不要给绩效考核“留活口”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11-26 17:40
在企业的日常绩效考核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得分比较平均,且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考核采取主观评分的方式,人为判定各项得分,此外,提供的数据有水分,存在数据造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很多企业都沿袭考核主观评分的“传统”,一方面是因为主观评分简便易操作,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不知道更专业、更有效的考核方式(如第三方绩效考核),别无良策,只好就这么“一条道走到黑”了。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明知道各部门月复一月的考核评分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却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对于绩效数据造假,一般会在绩效管理制度里设定造假成本,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即使稽核部门(人资等)查出来有哪些部门在造假,却也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做到认真执行奖惩条例,怕影响稳定,这一点在国营企业尤其突出。
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除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公平、专业的绩效考核,还可以采用一种办法:即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不留活口”——设定指标的计分规则时,避免设置一些弹性的、可左可右的、可能存在主观打分的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设定之后,部门领导即使想给下属打高分,也不可能了。因为标准设定里面,已经把存在主观的项给删掉了,他没得选,只能选客观项。本办法同时适用于解决人为主观评分和数据造假(其实定性指标的主观评分,也是种造假)。
这样不留“活口”的绩效纪律,执行起来也方便很多,各部门按规则客观评分,难以作假,也不再为难怕得罪人了,“虚高”的考核得分也就很难再出现。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顽症,也就从源头上得到了大部分根治。
上一篇:基本公卫迎来“双考核”时代
下一篇:如何做好一次市场调研?